中国法院网|中国长安网

万合法律网
Wanhe Legal Network Platform

公告栏

突出问题导向 全面深化改革

2024-04-23|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分享到: 
  • 二维码

|字体:

2024
04/23
1607次
来源: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手机查看
二维码

0dfd2e69ec0276d31353271818bf72d8_W020240423250045305123.jpg

  近年来,各地持续深化农村改革,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图为浙江省德清县二都村,游客乘坐摇橹船,赏乡村美景。

c347fb3e25e7ffdd9a3d995f7d40bb34_W020240423250045375733.jpg

  党的十八大以来,行政管理改革以深刻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图为北京市大兴区庞各庄镇政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为企业职工讲解社保医保跨省办理知识。

bf1764da98daaedf3474aff634a8cf12_W020240423250045447359.jpg

  新时代一系列改革扎实推进,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提供坚实保障。图为春日里,长江、嘉陵江交汇的山水之城重庆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又一个重要年份。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指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突出问题导向”;在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时强调,“改革举措要有鲜明指向性,奔着解决最突出的问题去”……一系列重要论述,阐明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方法论:正视问题、找准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提高改革举措的精准性、针对性、实效性。记者就此采访了山东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杨金卫。

  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

  记者:今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突出问题导向。如何理解其重要意义?在您看来,坚持问题导向的原则和方法,如何体现在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中?

  杨金卫: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也是我们党百年奋斗的宝贵历史经验。马克思指出,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回顾党史,面对革命、建设和改革提出的各种问题,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将坚持问题导向作为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的重要方法,推动革命、建设和改革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党的百年历史,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也是一部在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历史。

  中国的改革是从破解一系列问题开始的,回顾我国40多年改革历程,可以发现,改革始终以问题为导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如何理解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从改革的目的来看,改革就是为了解决阻碍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思想观念、利益矛盾等一系列问题,通过解决这些问题,推动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从改革的方法论来看,哪些方面需要改革,如何推进改革,都不能从主观想象出发,而是要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哪里有问题,哪里就需要改革。不同的问题类型,决定了不同的改革思路,尤其要聚焦主要问题和关键环节,哪里矛盾和问题最突出,就重点抓哪里的改革。

  谈及全面深化改革,习近平总书记曾有过这样一个生动比喻:中国已经进入改革的深水区,“可以说,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这一比喻,生动诠释了全面深化改革中“深化”二字的含义。究竟如何深化改革?习近平总书记要求,“集中解决制度性的问题,集中解决社会矛盾比较尖锐的问题,集中解决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的问题”,对问题导向的要求始终清晰鲜明。问题是阻碍前进的“拦路虎”,更是改革的起点、创新的突破口,社会就是在不断突破问题的过程中发展进步的,改革就是在解决一个个问题中往前推进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和鲜明的问题导向,打响改革攻坚战,积极应对新矛盾新挑战,着力冲破思想观念束缚,集中突破利益固化藩篱,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坚持问题导向的原则和方法,在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中得到了全面贯彻和充分体现。

  例如,面对发展方式、经济结构等原因导致的环境问题,以中央环保督察制度为突破口,实施省以下生态环境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建立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林长制、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制定修订一系列重要环保法规,一系列改革扎实推进,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提供坚实保障;为解决“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遇到的问题,在重拳正风肃纪反腐的同时,一体推进党的纪检体制改革、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纪检监察机构改革;国防和军队建设改革向“和平积弊”开刀,人民军队体制一新、结构一新、格局一新、面貌一新;为解决办人情案、关系案、金钱案等问题,“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司法改革蹄疾步稳、深入开展;剑指应试教育弊端,教育改革纵深推进,为建设教育强国夯实根基……全面深化改革的历程,就是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向前进的伟大实践。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问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改革进行到今天,抓改革、抓落实的有利条件越来越多,改革的思想基础、实践基础、制度基础、民心基础更加坚实。同时也要看到,当前我国内外环境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改革发展稳定面临不少深层次矛盾躲不开、绕不过,一些体制机制的弊端亟待破除,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存在,发展的矛盾和问题只能用改革的办法来解决,人民群众对改革有着新期待。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探索性事业,破解未知领域的新课题,也要求我们围绕增强创新能力、推动协调发展、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开放水平、促进共享发展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继续把改革推向深入,更加精准地出台改革方案,更加全面地完善体制机制。

  着力解决制约构建新发展格局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卡点堵点问题、发展环境和民生领域的痛点难点问题、有悖社会公平正义的焦点热点问题

  记者:坚持问题导向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不是不分轻重缓急,眉毛胡子一把抓,而应突出重点,“集中解决最关键、最迫切的问题”。奋进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着力解决制约构建新发展格局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卡点堵点问题、发展环境和民生领域的痛点难点问题、有悖社会公平正义的焦点热点问题”。如何理解聚焦这些问题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意义?

  杨金卫:唯物辩证法认为,必须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学习掌握“善于抓住关键、纲举目张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站在时代前沿观察思考问题,把党和人民事业放到历史长河和全球视野中来谋划,以小见大、见微知著,在解决突出问题中实现战略突破,在把握战略全局中推进各项工作”。改革进入深水区、攻坚期之后,各种利益关系交织,多种矛盾叠加,全面深化改革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抓住要害问题,牵住“牛鼻子”,以主要矛盾的解决带动全局工作,实现全面而有重点地改革。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党中央立足新发展阶段作出的重大决策,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坚持问题导向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着力解决制约构建新发展格局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卡点堵点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卡点堵点不断破除,内外循环不断畅通,民生保障网不断织密,安全基础不断夯实。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还存在一些矛盾问题和瓶颈制约。比如,原始创新能力不强,部分产业链供应链关键环节仍存在瓶颈,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有待提升,对外开放面临更高要求,等等。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和系统观念,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更好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步伐,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扎实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坚决守住安全底线,以全面深化改革支撑构建新发展格局和推动高质量发展。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坚持问题导向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必须高度重视并着力解决发展环境和民生领域的痛点难点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发展环境不断优化,“两个毫不动摇”得到切实贯彻,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不断完善;民生“小事”成为改革的关注点、发力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各方面推出的2000多个改革方案,“人”字贯穿始终,从衣食住行、教育、医疗、养老等各个环节,织密一张张民生保障网。但与此同时,民营企业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建设有所欠缺,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还面临一些困难;教育、医疗、养老等部分社会民生领域短板仍存,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在民生保障方面仍存在差距。面对这些问题,要通过优化发展环境,持续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切实为企业松绑减负,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要紧盯教育、医疗、养老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重点领域、关键问题,加大公共产品供给,促进供需平衡,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切实把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

  公平正义是我们党追求的崇高价值目标,坚持问题导向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着力解决有悖社会公平正义的焦点热点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强调“不论处在什么发展水平上,制度都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保证”“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造福人民,如果不能给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如果不能创造更加公平的社会环境,甚至导致更多的不公平,改革就会失去意义,也不可能持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要在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上下功夫,持续建设对保障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起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要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作为一面镜子,认真审视各方面的体制机制和政策规定,哪里有不符合公平正义的问题,哪里就需要改革,哪个领域问题突出,哪里就是改革的重点。

  进一步提升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领,越是难度大的改革,越要动真碰硬,一抓到底

  记者:在突出问题导向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领导干部应如何提升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领,从而真正在解决问题中扎扎实实把改革举措落到实处?

  杨金卫: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重在落实,也难在落实。”推进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投入更多精力、下更大气力抓落实,把改革重点放到解决实际问题上来。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拿出敢于担当的勇气和决心来,进一步提升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领,越是难度大的改革,越要动真碰硬,一抓到底。

  突出问题导向全面深化改革,前提是研究和找准问题,即通过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弄清楚问题在哪儿,存在什么问题;搞明白问题背后的真正原因是什么,谋定而后动,避免不着边际、无的放矢。问题抓得不准,就会导致改革失焦,使改革方向和着力点摇来摆去,贻误战机或半途而废。研究和解决我国发展问题,必须从我国实际出发,立足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清醒认识我国当前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认真思考并及时发现事业进程中的新情况新苗头,以此为起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落脚到当前的工作,就是要多抓有利于扩大内需、优化结构、提振信心、保障民生、防范化解风险的改革举措。必须通过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把握快速发展变化的实际,出实招、见实效。

  问题是复杂多样的,性质和影响各不相同,其紧要程度、产生原因也不一样。面对各式各样的问题,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善于从个性问题中寻找共性问题、从杂乱的问题中把握要害问题、从问题的趋向中洞悉问题的转变。毛泽东同志指出:“对于通过调查而了解到的情况,必须加以研究,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研究很重要,只有通过研究,才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剖析我国高质量发展进程中的一系列问题,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新时代中国之“的”。面对新征程新使命新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必须紧密联系当今世界深刻变化的实际,联系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格外重视对阻碍发展的各类问题特别是重大问题的剖析研究,辨明哪些是思想观念方面的问题,哪些是体制机制的问题,哪些是能力不足的问题,哪些是资源禀赋方面的问题,等等。例如,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在传统产业提质增效、创新驱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未来产业前瞻性战略布局等方面分别存在哪些短板或不足;如何正确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更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如何有效解决收入分配差距问题,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等等。从某种意义上说,会不会分析研究问题、善不善于“解剖麻雀”,不仅是对领导干部知识水平、能力素质的重要考量,而且是判断领导干部政治上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这就需要各级领导干部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问题意识,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对重大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和全面解剖,由浅到深,由点及面,由此及彼,指出问题的实质和根源,紧紧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唯有这样,才能增强工作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创造性,真正对症下药,形成切实可行的改革方案。

  任何问题的解决都需要一个过程,并不是认识清楚了,目标明确了,改革方案制定了,只要着力推动就能势如破竹。解决问题必须从实际出发,出真招实招,从解决具体问题抓起改起,从细处入手,向实处着力,一锤接着一锤敲,才能积小胜为大胜。在这一过程中,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和路径。一方面,要保持韧劲,瞄着问题去、对着问题改,敢于动真碰硬、注重实效,直到问题彻底解决为止。另一方面,要善于抓住关键、找准重点、分清主次,既要讲两点论、一分为二地看问题,又要讲重点论、以重点带动全局。同时,要有耐心和定力,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防止简单化、急于求成、萝卜快了不洗泥,做夹生饭,反而降低了改革的质量。

  全面深化改革,必然触动既得利益,任务艰巨而繁重,领导干部必须敢于担当、知难而进。决不能做空喊口号、避实就虚、避难就易的“务虚派”,要做盯住干、马上办、干到位的实干家。要增强改革定力、保持改革韧劲,切实将“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转化为“事事心中有底”的行动力,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解决,扎扎实实把改革举措落到实处,打开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局面。

【责任编辑:万合法律网】

常用链接

万合法律网综合赋能平台-全国法律信息直通交互平台-中国法制资讯权威门户网站-24小时发布

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号:京ICP备2021035797号-1 公安部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602104177号

国家广电总局广播电视制作许可证编号:(京)字第24029号

中国互联网协会会员单位编号:ISC2022090188R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统一信用代码:91110106MA04FWEK2F

官方网址:https://www.whflw.com

电话(传真):010 - 53685798 / 监督电话:15811032228

本站投稿邮箱:wanheflw@126.com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造甲街110号

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 万合法律网微博

  • 关注万合法律网
  • 本站兼容IE6及以下版本浏览器,建议您采用1920x1080及以上分辨率访问本网站! Copyright © 2024 万合法律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