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院网|中国长安网

万合法律网
Wanhe Legal Network Platform

公告栏

重视民生 保障民生

2024-04-30|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分享到: 
  • 二维码

|字体:

2024
04/30
1539次
来源: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手机查看
二维码

  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著述中,注重人的价值、保障人的生活的内容占较大篇幅。早在青年时期,恩格斯就开展了对社会民生状况的实地考察。他在《伍珀河谷来信》中真实描绘了当地工人的生活状况和困境。刚毕业的马克思在任《莱茵报》编辑期间,也力求在事实的基础上讲述摩泽尔河沿岸农民的贫困。他不仅采访了当地的农民和手工业者等群体,还搜集分析了德国境内与葡萄种植经营相关的政府公报、报刊评论和经济文件等大量资料。

  18449月,为完整阐述工人阶级的生活状况,恩格斯专门撰写了《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为此,他曾经用21个月的时间,通过亲身观察和亲自交往来直接了解英国的无产阶级,了解他们的愿望、痛苦和欢乐,同时又以必要的可靠材料补充自己的观察。恩格斯说道:这本书里所叙述的,就是我看到、听到和读到的。

  马克思恩格斯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对民众生活进行了更为深入的调查和分析。1866年,马克思为调查工人阶级的生产状况而编制《普通的劳动统计大纲》,提出11项涵盖工人行业、年龄、待遇等多个方面的调查问题。后来,他在这个大纲的基础上编制了《工人调查表》,总共提出近100个关乎工人生产的具体问题。1888年,恩格斯远赴美国,对美国社会发展程度和工人的衣食住行条件也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

  经过一系列调查分析和理论探索,马克思恩格斯认识到,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发展的现实前提。由此,他们赋予民生问题以极其重大的社会意义。

  在马克思恩格斯之前,许多思想家都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进行过论述。黑格尔把绝对精神看作人类历史发展的推动者,费尔巴哈认为人类历史是从背离人的本质到回归人的本质的过程。这些观点均依赖抽象的逻辑推理来把握人和历史,既不关心真实的民众生活,更无从解决现实的民生困境。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被上述思想家所撇开的现实前提正是有生命的个人,这些人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而且,这是人们从几千年前直到今天单是为了维持生活就必须每日每时从事的历史活动,是一切历史的基本条件。从人的生产活动看历史,马克思恩格斯特别考察了分工这一具体环节,明确指出,作为生产力的表现形式,分工的不同发展水平对应于所有制的不同发展阶段,从部落所有制到古代公社所有制再到封建所有制的历史演变,实质是分工不断细化、生产力不断提高的客观历程。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民众生活水平的提升应该立足于人的生产。一方面,应大力发展物质生产力。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人不是概念或想象的产物,而是在一定物质条件下活动着的,人们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同时间接地生产着自己的物质生活本身。另一方面,还需兼顾精神生产的繁荣。尽管精神生产从一开始就是物质生产的直接产物,但它对物质生产也具有重要的反作用。

  此外,民生水平的提升还以生产关系为制度保障。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指出: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因此,必须高度重视生产关系的塑造,确保其与生产力的发展相协调,为提升民生水平提供有力保障。

  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政党,继承并发扬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重视民生、体察民生、努力提升民生水平的基本立场。毛泽东指出:解决群众的穿衣问题,吃饭问题,住房问题,柴米油盐问题,疾病卫生问题,婚姻问题。总之,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都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根本在于任何时候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重视群众冷暖。这是党的初心,也是党的恒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高度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以一系列重大政策举措惠民生、纾民困、解民忧,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发展中稳步提升民生保障水平,引导激励广大群众依靠自己的双手创造幸福生活。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思想上深刻认识到民生问题的重要性,始终坚守发展为民的基本原则。在工作中深入基层,实地了解民生需求,急人民群众之所急,想人民群众之所想。同时,要加快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努力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

【责任编辑:万合法律网】

常用链接

万合法律网综合赋能平台-全国法律信息直通交互平台-中国法制资讯权威门户网站-24小时发布

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号:京ICP备2021035797号-1 公安部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602104177号

国家广电总局广播电视制作许可证编号:(京)字第24029号

中国互联网协会会员单位编号:ISC2022090188R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统一信用代码:91110106MA04FWEK2F

官方网址:https://www.whflw.com

电话(传真):010 - 53685798 / 监督电话:15811032228

本站投稿邮箱:wanheflw@126.com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造甲街110号

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 万合法律网微博

  • 关注万合法律网
  • 本站兼容IE6及以下版本浏览器,建议您采用1920x1080及以上分辨率访问本网站! Copyright © 2024 万合法律网 版权所有